浬浦中学语文组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业务的教研组,目前有16位语文专任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4%,其中,上海师大人文学院研究生班结业者有5人,历年来,它以其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踏实有序的钻研精神,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在现代教育战线上展现出了自己的鲜明风采。在1999学年里,浬浦中学语文组以“强内功,促教研,勇创新,抓素质”为指导方针,在高考、会考、学科竞赛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该年度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过硬的政治思想和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长足进展的先决条件。基于此,浬浦中学语文组重视每周的政治学习,重视教师形象的塑造。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
在业务素质方面,教研组提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全组教师素质”的口号。针对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研组明确要求组员必须具备和提高三种能力:准确、清晰、高品位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切合学生和教材实际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钻研理论、升华实践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教研组成员苦练“内功”,教师素质有长足提高。首先,在教育理论的学习上,教研组每个成员都自费订阅了3种以上的专业报刊,平时外出,教研组还备有一定的书籍基金,允许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的报销,以此扩大教研组的教学资科库。鉴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组还提倡大量阅读品位,使之始终具有鲜活开放的教学思想,提倡老师写下水作文,并向各级报刊杂志投稿,充分体现了教研组“一支笔,一张嘴”的要求。
教师进修是提高教研组成员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又一有力手段,在1999学年,组内有四人经这两年进修,获得了上海师大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四人经过三年进修,取得了大学学历,达到了高中教学的学历要求。10人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一人为省级测试员水平。
现代化教育的长足发展,对最容易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一讲义”状态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浬中语文组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上迎难而上,勇创先进,1999学年,有12名教师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书。一人设计的CAI课件被市教研室选送到绍兴市教研室参评。大部分教师都学会了尝试学会用多媒体电脑上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研组还积极和学校协商,把整个教研组拉出去,听取钱梦龙、于漪等名家的教育报告会。
浬中语文教研组意识到,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还应该是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就这要求语文组严格把好新教师的培养关。“一年站稳讲台,两年通晓业务,三年成为骨干”,这是组内对新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为此,组里出台了《师徒结对制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本年度,组内有三队师徒签定了协议。师徒授之以渔,针对教学基本常规、教学重点难点和新旧知识连接点等方面作专项指导。每学期师傅必须听满三十堂课,第一个月内,新教师的每个教案必须由师傅阅定稿,师傅定期对新教师考评,并做详细的档案记录。这一举措,为新教师素质的迅速提高起到了加油助跑作用,杨坚飞等多名新教师在论文评比征文竞赛中屡次获奖。
二、优化落实,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浬中语文组在教研活动的开展上注重讲实效、有特色、定期定向,决不徒有形式,流开过杨。“实”即务实、求实、扎实、有实效。实乃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本组师资实际、本学科教学实际。
为此,教研组首先根据语文组教研常规,有学期初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学科特点,运用目标管理的科学原理,制订活动计划,对教学内容、教研重点、活动主题、理论学习等都作出了详细的安排。作到加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持。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写清过程、效果和存在问题等。
语文组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教研活动之后,常常组织师生座谈,讨论课堂教学的得失,从崦为教学质量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浬中语文教研活动还在“艺术性”上创新特色。本学年里,根据各教师的专长,相继开设了“话题作文的审题策略”、“古代文化常识扫描”、“文学名著里的流浪汉形象”、常规课和多媒体同步比较教学等教学课和欣赏课。在一年一度的学校教学艺术周中,本组的黄飞宙老师的课吸引了全校老师的目光,有50多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听、评了该节语文课。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本学年浬中语文组针对以往各自为战的备课方式作了较大动作的改革。以年段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小组”相继成立。既共同研究教学目的、方法,又共同探讨重点难点。高三年级在改进作文指导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以写作知识为主轴组织读写单元,引导学生重现生活,出现了“教”和“学”双赢的良好势头。
教科研继续深化。在全组教师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语文组从自己的实际理论水平出发,确定在母课题下各自定位子课题的科研活动。三学年,语文组在与上一年连贯的基础上,确定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组内教研课题。取得了初步的良好的效果。
三、由内而外,多向开拓教学渠道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由内向外,多渠道拓展语文活动空间。
语文组联系校教务处,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按照排定的时间到阅览室,定目标、有札记、重整理,开阔学生视野,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
浬中语文组结合本校特点,成立了翊志文学社,创办了《翊志》社刊。文学社定期举行文学社讲座。本学年中,语文组邀请了杨佩瑾等著名家作了题为“让生活在笔下复活”的专题报告,并举行了“唐诗中的月亮意象”等四场文学欣赏课。《翊志》社刊定期出版,发表学生作品达150余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社刊在1999年中语会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学优秀社刊评比中,以其新颖大方的设计、清晰脱俗的品位在500多家社团报刊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的殊荣。
此外,语文组还举办了新生演讲比赛、“五月的花海”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语文的第二渠道活水长流,反哺了第一课堂的“一亩方塘”。
经过上述这些举措的落实,浬中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本学年,教师共撰写论文60余篇,其中,5篇在市级以上比赛获奖,14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许桂盛教师撰写的1万余字的文章收入《创新作文》一书公开发行出版。两位教师在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夺得第一、六名的好成绩。
与此相辉映的还有学生竞赛的可喜成绩。在本学年,有36篇学生作文在《美文》、《中学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其中,吴浩驰同学发表在《美文》杂志上的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亦如此。本学年,浬浦中学语文教研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任重道远的语文教学而言,不过是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脚印。“路漫漫其修远兮”,浬中语文组在今后的教研之路上会走得更踏实,更努力。 |